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生活  >  袁隆平逝世!追忆袁隆平,你所不知道的杂交水稻之父
袁隆平逝世!追忆袁隆平,你所不知道的杂交水稻之父
2021年05月22日 15:05   浏览:11619   来源:逆根草

5月22日下午1时许,湖南日报发布消息证实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,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
  

  此前5月22日上午,据CNTN和中国电视报发布消息称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上午在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消息一出,随即引发舆论热议,诸多媒体及网友转发相关消息缅怀袁隆平。

  但该消息随即被辟谣,据红星新闻最新消息,22日上午十点五十八分,记者拨打袁隆平原始秘书杨耀松的电话,对方称此事为谣言,没有此事,正在准备辟谣。

  另据澎湃新闻消息,从袁隆平院士秘书杨耀松处获悉,网上关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。袁隆平目前在医院,身体状况不太好。“我们目前正在医院”。此后,人民日报、中国新闻网等诸多官媒亦报道称,“袁隆平去世”为假消息。

  袁隆平,男,汉族,无党派人士,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。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,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,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,被誉为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”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,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,中国工程院院士,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,中国发明协会会士,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,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。

  追忆袁隆平:不一样的杂交水稻之父

  1952年,有个学农业的中国小伙,经过重重选拔,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飞行员的资格,如果不出意外,他的一生将和天空打交道。但命运这种事,谁又说得清。

  当时,国家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当中,于是这个小伙被原路退回,继续在西南农学院读书。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改变,却为之后的惊人巨变埋下了种子。这个差点成为飞行员的小伙,叫袁隆平。

  学农,是袁隆平小时候就有的想法。

  说来有趣,仅仅是因为老师带他们去一个私人的园艺场里郊游,小小的袁隆平看到亮红桃子挂树梢,翠绿葡萄悬头上,顿时觉得农业的世界,太美了。

  长大后,他就报考了西南农学院攻读农业。

  虽然这途中,他差点成为国家游泳队队员、空军的飞行员,但还好,老天又把他拉回了轨道上。

  如今,袁隆平因为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”的称号,而被世界熟知,但这称号来之不易。

  1960年,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,为杂交水稻带来了可能性。

  1965年,袁隆平在14000多个稻穗中找到6株可供实验的不育株。

  14000多个稻穗中找6株,这需要极致的细心,和极大的耐心。

  当时的人们不懂袁隆平在做什么,就觉得他是个无所事事、整日在田里晃荡的顽固分子。

  

  最开始的成果,并不如意:和常规稻对比,杂交水稻的稻谷产量反而减产5%,稻草却疯狂增长。

  有人说风凉话,袁隆平不卑不亢,条理清晰地反驳:“表面上看这个实验是失败的,但本质上我们是成功的,稻草增产证明了杂交水稻的优势,我们技术选择不当,改进技术,把这个优势发挥在稻谷上”。

  目标清晰的人,哪有时间管得了别人的看法,他们只顾风雨兼程,一往无前。

  一次不成功,就两次、三次、五次,实验到一百次总会出成果。秉持着这样的想法,袁隆平和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最终问世了。

  这震惊了中国和世界,杂交水稻可增产20%,一年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。这无疑让在饥荒边缘挣扎的中国人,大大松了一口气。

  不仅如此,袁隆平还把杂交水稻带到了非洲,极大增加了非洲的粮食产量。至今,马达加斯加的20000货币上,还印着杂交水稻。

  年轻时,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:爱好自由,习惯散漫。

  那时候,别人出勤都打卡,只有他不打。打不来,这个爱好自由的人,哪能被打卡这种事束缚呢。

  年轻时逃过了打卡,年老时却逃不过带团队。同样是个麻烦事。在一次采访中,主持人问他:“带的都是精英,精英难不难带?”主持人刚问完,袁隆平抓耳挠腮,整个处于崩溃的边缘……这精英得难带成什么样,把历经了风风雨雨的老人急成这个样子。但每每提及成就,袁隆平就特别云淡风轻。

  

  去年,“袁隆平说英语”被推上了热搜,引发热议。网友纷纷表示惊讶:“以为袁爷爷的农业技术过硬,没想到连英语都这么牛。”话传到袁隆平耳朵里,他只是说:“我这是破碎英语”。

  袁隆平特别不服老。他经常说:“我是80岁的年龄,50岁的身体”。他曾经说过:“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,不在试验田,就在试验田的路上”。这句话,他一直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  袁老千古!

  相关报道;

  袁隆平逝世 晚年他还有两个未圆的梦想

  今日(5月22日)记者从中国工程院获悉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逝世,享年91岁。

  袁隆平,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,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、应用与推广,为我国粮食安全、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。

  “干瘦、黝黑、小平头,同几十年前最初进入大众视线时一样,袁隆平似乎没什么改变”这是2019年袁隆平受领国家勋章时人们对他的印象。

  在一次采访中,袁隆平对记者们讲述了他晚年时光的日常。

  “晚上睡前,再想想我的超级稻长得怎么样了,有没有病虫害,天气有没有干旱。”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,这位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,当天就返回湖南,他心里放不下自己的稻田。

  袁隆平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,他晚年还有两个梦没圆:“禾下乘凉梦”和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。

  “禾下乘凉梦”就是超级杂交稻高产、更高产、超高产,目前正逐步接近这个梦。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”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。

  — 杂交水稻之父—

  超级稻亩产1100公斤 “遥遥领先全世界”

  上世纪50年代,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,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,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。

  1961年7月的一天,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,意外发现一株“鹤立鸡群”的稻株。穗子又大又饱满,籽粒多达230粒,仔细一推算,用它做种子,水稻亩产会上千斤,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。

  “把它收起来第二年播下去,结果没有一株像它‘老子’长得那么好,高的高,矮的矮。”袁隆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原来抱有很大的希望,结果我失望了,失望后突然来了灵感,正是杂交稻才有分离现象。”

  1964年,袁隆平再次发现一株“天然雄性不育株”。耗时9年后,杂交水稻“三系配套法”终于成功,比常规稻增产20%左右,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,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。

  1996年,当时的农业部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,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超级稻亩产700公斤、800公斤、900公斤、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难题,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。

  “我们遥遥领先全世界。”袁隆平在中国工程院的一次座谈会上表示。

  从“南优2号”到超级稻,几十年来,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。杂交稻目前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。据央视新闻2017年报道显示,仅在中国,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.5亿亩,面积占比57%,产量占比65%。

  — 一生热爱禾苗—

  90岁高龄仍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

  2019年,年近90岁了,袁隆平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。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“打卡”,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。

  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长期在袁隆平身边工作,“袁院士经常教育青年科技工作人员:电脑上是种不出水稻的,鼓励大家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。只要有人去他家里请教讨论杂交水稻工作,他总是热情接待,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认真交谈杂交水稻。”

  接受采访时,袁隆平坦言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很激动,同时他更把这个荣誉当成一个鞭策。“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,要继续努力,继续攀高峰。”

  他谈到自己目前的两大任务,一个是继续搞杂交稻,要高产、更高产、超高产。

  “我希望今年的示范田,实现亩产1200公斤、每公顷18吨,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。”

  据了解,目前全国有四个示范片正在攻关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,其中两个示范片有望在今年10月就实现亩产1200公斤。

  — 耄耋之年—

  晚年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

  袁隆平给自己定的另一个任务则是备受关注的海水稻。

  “我打了一个报告给总理,希望他支持这方面的研究,他批了‘非常同意’,要特事特办,成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。”袁隆平说。

  他算了笔账: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,其中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。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。

  “这是什么概念呢?300亿公斤。相当于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。”

  海水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研究,但普遍来看进展不大。“我为什么担当这个任务呢?我们有杂交水稻的优势。”袁隆平说。

  他透露称,研究团队现在正加紧为海水稻的研究继续努力,目前已经在广东、山东、辽宁、江苏、内蒙古、新疆、湖南等全国多地开展合作研究,第一批希望亩产达620公斤,研究团队有海水稻杂交育种优势,“我们很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。”

  他提高了一些音量: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完成这个任务,希望大家对我们工作给予支持。

  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工作,袁隆平有时候也怕自己跟不上节奏:“搞科研痴呆就完了。”

  “之前医生给我测试,问我95+13是多少,我一下子答出来,这说明脑瓜子还管用,加减乘除心算还算得出来。”他高兴地比画着。

  “一亩田有几千万谷粒,算起来可不得了。”袁隆平还有很多谷穗数、谷粒数要算。


头条号
逆根草
介绍
推荐头条